搜尋此網誌

12.23.2010

實做甜點的幸福

看著白砂糖在小火的鍋子裡從結塊到變成液體、再從液體變成深咖啡色的焦糖,真是一種除非親自站在鍋子前,否則無法傳遞的一種興奮的體驗。

其實,應該是因為心裡不太相信這整件事:固態的白砂糖因為加熱,所以成為液體深褐色的焦糖。嗯,就算以前上化學課應該有學過。但,它畢竟不存在我的實做經驗裡,因此,有一種莫名的疑惑橫亙在腦海裡,整個想,我是不是看英文食譜會錯了意啊?

也因為這些背景原因,當我看著白砂糖怎麼在我眼前一點點慢慢轉變成為可口的焦糖時,整個心幾近狂喜。這麼說好像很誇張,但那還真是我當下的心情。


類似的喜悅,來自人生的第一個自製 pancake!!

pancake註記著在美國念書時的美好歲月、開始愛上brunch的起點;但我對於麵粉一直也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覺得我怎麼可能把一堆白粉,變成一個淡褐色的餅或是任何其他的可口東西呢?而目前,已經可以駕輕就熟地做出crepe這一件事,竟也是另一重障礙。因為材料都依樣,只差baking powder;那我真的可以做出不是crepe 的正港 pancake嗎?對的,這些就像我打心裡不相信糖加熱會變液體一樣的沒有根據卻是屬於我的異常真實。

所以,當昨日早晨,因為起得早,在這段八寶睡得還熟的時段,是我一天當中美好的個人寧靜時刻。心情適宜,材料不缺,因此就準備做我人生的第一個pancake。

調好麵粉湯,對於比crepe的麵湯來得濃稠些的狀況感到有點放心。
第一個 pancake下鍋。我記著食譜上說的,起泡泡時就可以翻面。結果,翻不過來,黏鍋了。稍稍的挫折、擔心整個麵粉湯就要白費了的想法升起。
本來是照食譜的指示,熱鍋不必加油,既然沾鍋了,我就塗了點奶油,然後等鍋在熱一點。
就這樣,再一次要翻我的第二個pancake時,那個微微焦黃、淡褐色澤的、熟悉的小圓煎餅出現在我眼前時,我真的就是開心的喊出 Yes!

就這樣,我煎了十來個 pancake,十分滿足的:)

而這兩個令我興奮不已的事實,不過是物理現象上的必然,但是經過被蒙蔽的我執的層層反射,竟映照出了喜悅。哈哈!

會不停的做著甜點,就是著迷於麵粉、雞蛋、糖、油所能產生的無限變化吧!

12.22.2010

16 個月 - 學講話



十六個月甜八寶最明顯的發展是說話。

新學會說的話:妹妹、Mami (法文的奶奶)、tonton (法文的 uncle)、魚、狗狗、謝謝、Papi (法文的爺爺)、馬、寶貝、bebe、鴨子、牛、小豬、麵麵、5 (講 1,2,3,4 會接5)、丟、pipi (法文的尿尿)、ㄋㄟㄋㄟ、青蛙會說蛙,美人魚都說美魚

會說但說不清楚,只有媽媽聽得懂的話:熊、時鐘、球、耳朵

說戴帽子,中、法文都會指頭;說頭髮,會拉頭髮;說穿鞋子,會把腳抬起來;說ㄇㄢ ㄇㄢ,會指嘴巴;說耳朵、鼻子,通常可以指對地方;說眼睛、嘴巴有時候會錯亂。。。

甜八寶對於動物的認識,主要都來自她的有聲書和立體書,因此,雖然不會說大象,但只要講大象,她就會自己仰頭,像大象甩鼻子那樣,然後發出叫聲 (我並不記得自己有在她面前表演大象甩鼻子的動作,所以當她突然這樣做的時候,有點驚訝。)。要不然,她就會摸摸自己的耳朵,表示大象有大耳朵。而某天,當我們經過旋轉木馬時,她停在一隻大象形狀的車廂前,做出大象的動作跟叫聲時,我非常開心她是真的認得大象這個動物,而不是只是一個故事書裡特定的形狀。


生活上,甜八寶開始慢慢是媽媽的好幫手。
洗澡的時候,坐在小澡盆裡,會自己先把腳丫子抬起來讓媽媽洗。換完尿布,可以請她幫忙拿去丟到垃圾桶。站在媽媽旁邊椅子上看媽媽做菜時,也很愛學媽媽用姆指跟食指抓鹽,丟到鍋子裡,所以我也會請她幫忙加鹽。也很愛幫爸爸媽媽沖調飲料,用湯匙把粉舀到杯子裡,然後在媽媽的監督下,按出熱水瓶的水。喝完飲料的空杯子,她也愛幫忙拿到指定的地方。也不太願意被餵飯了,要把碗放著,自己用手或用湯匙、叉子。喝果泥也一樣,不要媽媽扶著吸管,完全要自己來。

另外,八寶在本月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表情。一種很懊惱的神情,就是眉頭微皺,嘴巴微噘,一種,唉呀,怎麼會這樣的小氣惱。我看到時,實在覺得太好笑了。出現在「啊,我怎麼搞砸了」的那種場景,比如,拉互動書拉得太用力,弄壞了;或是非刻意的把東西弄了一地。


不知道是階段性的,還是個性使然。當八寶做不到她想做的事情時,她常常會很沮喪,輕則生氣、重則大哭、然後把讓她沮喪的東西丟掉。比如,有六色的小螢光筆,她就想一手一次拿全部;或者她的五本有聲書,她也想一次拿所有;這些當然都不是她目前的小手做得到的事。而當我幫她尋找解決辦法,比如給他一個容器可以裝螢光筆、或是請她把有聲書放在她的小推車裡,她都會拒絕。然後繼續為自己怎麼做不到這件事而大哭,然後就會把東西氣憤的扔到地上。當媽媽的我,真心希望這只是八寶的過渡時期。


八寶現在還很會玩所有我們以前跟她玩的小遊戲。比如在我的肚皮上用力吹氣、吹出噗噗的聲響;或是躲起來再跑出來對你哇一聲。每次做,都樂得自己哈哈大笑。這又讓我不禁讚嘆,小孩複製的能力真的非常非常高。我晾衣服時,八寶常常很愛拿一件自己的衣服去玩;然後某一次,就看到她拿起那個衣服,不太能駕馭地想學媽媽把皺皺的濕衣服抖平的動作。而這些,沒有一件是特別教她做的,單純是她複製她看到的我們的行為而已。因此,常常提醒自己,生活細節上務必要當八寶的好榜樣,小至放東西不要太大喇喇得弄出很大的聲響,這樣的細節。否則,是要如何在將來跟她說,你要輕放呢?

這讓我想起,在蔡穎卿的「在愛裡相遇」裡看到,很覺得感動的一段話。
是松野宗純說的,他送他女兒關於孩子「管教」的四句話,其中三句是當代教育名家森信三先生說的。  要孩子習慣
--- 好好招呼『早安』
--- 慎重地回答『是』
--- 隨時脫下來的鞋子要排整齊
和他寺裡的教條
--- 用感謝的心情說『我要開動了』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教條、八股,但背後無非是一種平靜、認真、感謝的態度。一個小孩,如果能從小就養成這樣的態度,好好的對待生活裡的每一件事,長大一定也就能好好的面對生命裡的每一件是。而這樣的習慣,並不是來自對他不停的耳提面命;它會來自他從他身邊的大人的身體力行裡耳濡目染的傳達。

我立志要為八寶當一個這樣的媽媽!

12.18.2010

婚姻

結婚兩年多,時間不太長,但對於婚姻的滋味,畢竟也從圍牆外的觀看者成為圍牆內的參與者;對於婚姻,不再只是愛褪不褪色,或「爭一隻眼、閉一隻眼」是不是婚姻之道裡的必然,這類比起婚姻生活裡的繁瑣,嫌之既不夠渺小也搔不到癢處的漫談。

今天意外讀到這篇說婚姻的文章: 婚姻要「是」婚姻,如果沒有三種元素環環相扣-承諾、愛、放下自己,是很容易變質的。

那三點,也是結婚兩年多的我的心得。而一個願意讓你做到這三點的人,如果不是真愛,那真不知道真愛為何呀。。。

有同感、想多閱讀的人,請見此 blog, 兒童生命教育 reach and touch http://reachandtouch.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24.html

12.14.2010

信心

我期許自己,要做一個不提心吊膽、放心的媽媽。

不老是在甜八寶身邊瞻前顧後、跟前跟後的團團轉;不老是跟八寶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儘量讓她可以嘗試她想做的事;在目前的階段,只有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是我給她的界限,其他的,該教的也教,但不主動遏止。

所以,帶八寶散步時,如果八寶自己走,只有在上下階梯時,會牽,剩下的時間都是她自己走。有時候會出現八寶停在很高的台階的邊緣,讓旁人看到覺得很驚嚇的場景。其實,是因為我知道八寶一定會停下來等我牽,而不會自己從台階上往下跳,而如果我喊停,她也會停住腳步,所以才會讓她自己往前,而不提前阻止她。

自從13個月八寶會走了之後,比較常發生的,是跌倒的狀況。如果是絆倒,八寶自己馬上爬起來,不哭、繼續玩的那種,我就不上前扶她,只跟她說她很勇敢。如果是跌倒了,有點痛的那種,不管有沒有哭,我都馬上上前,抱抱她,幫她呼一呼,秀秀,跟她說媽媽知道好痛。

常常看到大人跟小孩說「喔,沒什麼呀,不痛不痛。」。心裡總不太明白,明明就痛啊,跟她說不痛,小孩怎麼會覺得好呢?如果小孩知道,媽媽知道她痛,也幫她痛,是不是才覺得不那麼痛了?

幾個月前帶八寶去給醫生做例行性檢查,說到自己心裡的小小擔心。剛會走路的八寶,免不了會跌跌撞撞,雖然是打算放手儘量讓她自己來,但還是會想這樣會不會產生什麼後遺症。醫生只跟我說 「要對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可以走得好」,因為,當媽媽很緊張的時候,其實對孩子是一種負面的暗示,一直在告訴小孩,你要跌倒了、你做不好。儘管是懂得這樣的道理,在聽到這句話的當下,還是很有醍醐灌頂的作用;意思是,知道但還沒有內話到心底,還沒有全部做到。

12.09.2010

華德福教育



給甜八寶跨出家庭外的第一步:華德福學校。


全球成長最快的教育體系─華德福

作者:周慧菁  出處:親子天下


主張「慢學」的華德福教育,看似「很跟不上時代」,卻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獨立教育體系。華德福教育提供了主流教育的什麼樣的省思?

在全球學校多元化的浪潮下,為改革公立學校,許多非主流的教育理念與方法被引進,作為改革參考。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就像慢食、慢活,帶領我們重新思索生活意義。而主張「慢學」的華德福教育,也刺激主流教育界重新思索教育的意義與方式。

與現今社會學得越多,學得越早越好的想法相比,華德福走的是一條很不一樣的道路。走進華德福的幼稚園,只見小朋友在色調柔美、由自然素材佈置的教室裡,歌唱、畫圖遊戲、聽故事、作律動,不學電腦、不學寫字、也不學算數。華德福要求家長不要讓小孩看電視,學校也到中學階段才介紹電腦。

這個看似「很跟不上時代」的教育方式,卻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獨立教育體系。目前全世界約有一千所華德福學校及一千四百所華德福幼稚園分布在83個國家,並持續增加中。亞洲第一所華德福小學,就位於宜蘭冬山鄉的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屬於公辦民營。連比爾蓋茲的基金會最近也捐助美國加州沙加緬度成立華德福學校。而同時,歐美有愈來愈多的公立學校老師接受華德福教育的在職訓練,希望將華德福特殊的教育方式引進自己的課堂。

英國教育與技能部2005年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其中建議公立學校可向華德福教育學習:及早引進及學習外國語的方法;統整的教學法;重視口語發展;強調節奏,課程步調良好;所有課程設計都依據孩童發展;藝術與創意的教學法。

豐富孩子的美感體驗

華德福教育理念源自於「人智學」(Anthroposophy),人智學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身心靈全面發展,成為真正自由的人。1919年人智學創立者史丹納( Rudolf Steiner)應一位德國工業家之邀,為他在司圖卡特華德福工廠的員工子女創辦一所小學到高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也為社會開啟了一道很不同的教育視野。

點燃每個小孩與生俱有的學習熱情,並終生持續,是華德福老師的一個基本任務。「當學習與小孩的經驗相連結,他們就會產生興趣並變得主動積極,所學的就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華德福學校就是要培養這樣的學習。」北美德福學校聯盟前主席巴那斯表示。
為了豐富孩子的感官體驗,讓他們的手腦心能均衡發展,並培養創造力與想像力。華德福學校有大量的美術、音樂、戲劇、手工藝等藝術課程,而且所有學科如自然、數學、語文、地理、歷史等,都是統整教學,並盡量啟發孩子的美感經驗。

華德福學校沒有考試、不打分數,每個學生自己紀錄下自己的學習過程與成果並與大家分享。這讓孩子了解,學習是要對自己負責,而不是與別人比較。

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設計,是配合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需要循序漸進,特別注重打好基礎,絕不求孩子學得快。例如華德福小學一年級還沒開始學寫字,只是聽大量故事並朗誦大量詩歌;學會寫字後,到三年級才開始學閱讀。「我們是在重複人類學習書寫的過程,」資深華德福教師、現在美國加州從事師資培訓工作的史瓦茲解釋,「先是口語傳述、故事,然後是洞穴圖畫或神廟圖畫,那是圖像。接著是象形或表意文字,最後才是字母的發展。」有許多華德福家長回憶,自己小孩一開始時似乎落後於他們就讀其他學校的朋友,但到三、四年級時就趕上了,而且變得超愛閱讀。

這是因為在教閱讀之前,華德福老師努力建構讓孩子喜愛語言的基礎。美國約翰摩斯小學老師華倫,兩年前將華德福教學法引進她四年級班上。「一開始我並沒有讓他們讀的更多,我開始講故事、朗誦詩詞。他們從傾聽而非閱讀中學習。他們變得很會聆聽。」現在她班上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標準的人數從45%跳升到85%。 


避免學生過早接觸電腦

為了避免孩童過早接觸電腦,會被剝奪許多對這世界「活生生」的體驗,華德福學校要到中學階段才有電腦課程。在介紹電腦之前,學生已學了電力與磁力,也學了為什麼在電子環境裡二進位數字系統運作得最好。

此外,他們也認識了那些使電腦成為可能的偉大科學家與數學家,如巴貝其、維納、愛因斯坦、巴斯卡等。之後在課堂上,老師也會跟他們討論電腦帶來的改變與影響。所以電腦課不是教學生如何用電腦而已,是讓學生學習從更深、更廣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

不重升學但能力更好

雖然華德福教育完全不以升學為目的,也不注重學業成績。但當學生具有了學習的能力,也熱愛學習,各方面表現都不會是問題。澳洲一項比較大學生學業表現的研究發現,華德福畢業的學生無論在人文或科學上的表現都優於非華德福畢業生。而美國華德福學生的SAT成績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德國華德福畢業生通過大學入學測驗比例是公立中學的二至三倍。

培養學生責任感是華德福教育很重視的一環。英國麥克候學校老師羅拉認為,「在華德福教育下,學生認識到自己是整體的一個部分,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個人對群體、對大自然負有責任。」在加拿大一項對學生道德判斷所做的測試裡,華德福學生得分遠高於公立高中與教會學校。

「華德福教育一直激勵我努力做個更好的人,」挪威總理史多騰柏格是華德福校友,兩個小孩也就讀華德福,他的經驗之談正是華德福教育最好的註腳。


12.06.2010

尊重

尊重小孩是個獨立的個體,做起來何其不易?!

最小的事情像是逗小孩,到現在甜八寶十六個月了,只有我謝錦姑丈、跟八寶的姑丈也是當老師的,唯二,會在要抱或逗弄八寶之前真的詢問她是否同意,如果她沒有任何同意的表現,他們就不會"出手";這件事,我跟姜巴都還做不到,想抱就抱、想親就親,除非八寶強烈表達不願意。

當然,八寶還很小,有關安危的事情,是無法所有事都尊重她的意願。比如她總是不愛穿脫衣服,冬天要換尿布時,或要幫她加衣服,看她心情,總得奮戰一下,嚴重的話,嚎啕大哭是難免。在可以的範圍內,順著她的意一會兒,若真的太冷了,哭也是沒辦法的事。

但總有些事,其實無關她的安危,而是媽媽自己的偏好。


前幾天,要帶八寶去散步。

冬天的問題就是,出門前的準備動作很多,要穿襪、穿鞋、穿衣、戴帽;而目前八寶正處在很不愛穿戴的階段。因此,出門這件事我就很傷腦筋。好不容易幫她弄到只剩穿鞋跟大外套,打算先把她擺好在娃娃車裡,到了樓下大門口,有時候八寶就會因為已經要上路了,就同意穿上外套跟鞋子。而這天,八寶在我們家門口前,就開始玩起了鑰匙,折騰了十幾分鐘,就是不願意離開;我把她抱起來,鎖上了門,並且不斷引誘她,說我們要出去散步、看鴨子。她沒有反對,但怎麼樣都巴在我身上,不肯自己坐在娃娃車裡。現在,我已經差不多無法抱著八寶,同時推娃娃車走路,不到五分鐘,我就會手快不行的感覺。

所以,我就跟八寶說,你不坐在娃娃車裡的話,我們就不出門了。因為媽媽抱不動你。

八寶無動於衷,繼續黏在我身上。

我說這話的時候,口氣並沒有不好,因為那是她的選擇:是要黏著媽媽,在家裡玩呢,還是要出去玩,但自己坐在娃娃車裡。

我又對她說了一次,八寶小姐繼續巴著我。所以我就帶著她重新走上樓梯,打開門。我看著她,完全沒有要改變心意的樣子。因此就跟她說,好吧,那我們不出門了。

回家脫掉大衣、鞋子,八寶繼續如常、愉快的玩著她在家裡會玩的玩具。並沒有因為她沒去她平常喜歡的公園散步,就覺得自己損失了什麼。但我卻發現自己有不高興的情緒。

我其實是個很宅的媽媽,可以都不出門的。所以並不是因為我很想出門,但最後沒有出門而不高興。我想,比較多是,我已經準備好要出門,想順便去採買些需要的東西,也覺得出去透透氣對八寶是好的。因此,八寶選擇了不出門,就讓我的計劃無法執行,而我也覺得她沒出門散步對她不好。更底層的,可能是,我沒能讓八寶聽我的話,所帶來的小小挫折感。

我從來就覺得,尊重小孩是個獨立的個體,是想當然爾,我相信也願意奉行。但就這麼一件小小的事,我其實都沒有真正的做到「尊重」八寶的決定;往後,還有更多影響更大的事情,我跟八寶的意見如果不一樣,我會如何尊重呢? 當媽媽,果然是重新審視自己的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