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9.09.2011

法國三年

全家福+陳紗布男友與妹妹 (攝影:陳紗布)

常住法國已經超過三年。

這三年並非不知不覺過去的、也沒有一轉眼已過三年的感覺;只是過去的時間,再回頭看,總有比較快的錯覺。三年裡有三分之二是在家工作、三分之一是純然家庭主婦的生活型態,但總算是脫離朝九晚七的禁錮,過著嚮往的「無行事曆生活」。

不知道為什麼,從高中開始,我總是強烈的渴望著可以過沒有時程表的生活、一種很空白的生活狀態,沒有什麼時間必須做什麼事的急迫或壓力。經過了二十幾年,這種空白的狀態,在到法國生活之前,只能在少數放假的時間短暫擁有,因此,這空白的匱乏,一直都存在著,而且越來越強。近三年,在離家人、朋友、習慣的工作環境很遙遠的狀態下,生活得以慢慢的、自然地 "越來越空白"(一直到八寶出生),時間也才越來越是自己的。

真的處在空白裡才發現:要放縱自己懶散的本性,也需要很大的調適跟克服,才能享受其中,不批判自己、不擔憂未來、挑戰慣性。


這三年,看清楚了幾個關於自己的事實:
1.  我不是真的愛漂亮的人。
在台灣的時候,雖然也完全不是精心打扮的那一型,但總會覺得要出門,就得把自己弄好好的;也因此以為自己還算是愛美的人。但這三年,除了八寶的衣服,我幾乎是完全不逛街;最常穿的衣服,都是很多年前買的、來法國之前已經很少在穿的 (如果在台灣,就是不久就會被我處理掉的過時衣服)。反而原本最喜歡、也最常穿的衣服,多數會讓在法國的我有不合時宜、或不方便帶八寶的顧慮。出門的時候,大部分也不願意多挪用個人休息時間來化妝;而不化妝出門這件事,在此也不會讓我彆扭。比起我們家鄰居七十多歲的老婆婆,光只是出來遛她心愛的北京狗,每回都是認真的化妝搭配衣鞋,很少重複;我因此很確定,我是個貪圖舒服跟方便的人,而不是真正愛漂亮的人。

2. 我是個實際而不浪漫也沒什麼創意的人。
即使過了三年比較空白的狀態,日常生活對我而言,常常還是像每天必須完成工作。每天,我好像都得先把這些例行工作先完成,然後才能舒坦的休息在真正的空白裡。比起姜巴,除了工作跟接送瑪歌這種行事曆裡的事,生活上幾乎沒有什麼「必須」得完成的routine,一切,跟隨心情來,想到什麼、就可以是什麼,這一對照,就很清楚我活著的框架,比他重又大好多啊!也因此,很有趣的,以前愛聽的音樂,現在很多都無法好好聽完;並不是現在覺得它們難聽了,只是常常會有頻率、或心情對不上的感覺。因為,我現在就是個只想著小孩跟生活、一點都風花雪月不起來的媽媽。
但那些休息、空白的時間,並沒有讓我的生活生出什麼創意,很少會有什麼小花招、妙點子,來增添家裡的美好。

3. 我是滿懶惰的人。
除了不愛出門、不想social、我還超級不愛拖地、清理家裡。如果姜巴不幫忙,即使有了八寶、我也當了全職的家庭主婦,我還是依循在台北的習慣,除了洗衣、煮飯、洗碗是不會怠慢的,就算在家的時間很長,很少很少會想去吸個地板、擦個玻璃窗、清洗一下浴廁之類的,這些事都總是被我排在「休息」之後,而「休息」永遠都不夠。所以,我們家距離一塵不染一直有很遙遠的距離。。。

4. 我是個很批判的人。
這三年,特別是從自己對姜巴、對瑪歌的反應,清楚看到自己深深的批判。帶著很強烈的對錯觀念,對對方不夠寬容、充滿情緒。不知道是因為從小被很嚴格的對待所養成的習慣,那批判總是從我內心很自然、直接的反應出來,即使會提醒自己不要太批判,但常常是慣性的立即就批判到骨子裡了。

雖然這些認識大部分三年前就知道了,但這三年讓這些點更清楚的浮現;而即使這些點看起來一點都沒啥好留戀的,我卻也明白看到,在這三年裡,我如何緊緊的想抓著台灣的點滴,隱藏但強烈的抗拒著跟法國生活、或跟姜巴更多的融合,因為骨子裡很恐懼會因此而失去自己。

這三年,換了環境、換了角色、換了生活方式。雖然這些轉換來得頗突然,完全沒有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或醞釀,但對我來說,還不算困難;比較困難的是,在四十歲這樣的年紀,才要換一種對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價值的認定,這可是撼動地基一般的嚴重和挑戰。

我明白,人是不可能失去真正的自己的;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改變、自己行為如何的改變,那個真正的自己是不會變的,只會越來越清楚。這三年其實像是一段調整適應期,為明年開始的新的九年週期,映照出我的舊模式與習性。在今年這個舊有九年週期的尾聲,我應該要儘量拋棄舊有模式,才能好好在新的週期有更寬闊的開展與收穫。

加油啊!即將是兩個孩子的、更堅強的媽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